7/30/2025

中国政治局会议强调既有政策方向,“因时而变”更重结构性改革

《即时观点5》

中国政治局会议强调既有政策方向,“因时而变”更重结构性改革

Reuters News

路透北京7月30日 - 中国中央政治局周三召开会议,提出要做好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并决定10月召开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分析人士认为,会议主要是重申既有的政策导向,没有特别超预期,预计政策主要还是“因时而变”,未立即出台刺激政策但保留了必要时的选项,更关注长期结构性改革。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迪:

7月政治局会议肯定了上半年经济的良好表现,但同时也强调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我们认为会议体现了“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一方面,立足当下,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并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振消费、破除内卷,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加速培育新兴支柱产业,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不走债务驱动增长的老路。

与此同时,7月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份召开四中全会,及时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稿,也是“着眼长远”的重要体现。

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 Gary Ng:

当前政策更加强调供需失衡带来的潜在风险,并呈现出向消费服务等需求侧政策的温和转向,例如更关注消费者服务领域。政府也更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制造业通缩压力和产能过剩问题。

不过,尽管面临压力,政策制定者并未承诺立即出台更强刺激措施,而是为必要时出台刺激措施保留选项。

伦敦GlobalData TS Lombard公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 廖敏雄:

会议发出的信息确是在信心与谨慎之间取得了平衡,可能是因为受到外部挑战(贸易限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内部压力(社会稳定和债务风险)。政府可能正在为更为长期的外部不确定性和约束做准备。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在技术上加倍推动自力更生的意图更加强烈。

关于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会议增加了一层战略上的细微差别,强调“灵活性和前瞻性”以及更广泛的行业支持。

关于产能管理的措辞是新的。这与会议强调长期目标(为十五五规划做准备)是一致的。产能管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竞争、规范企业行为,都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相符。这些改革旨在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增强经济效率,可能最终提振私营部门的信心。然而,根深蒂固的地方利益和官僚惯性一直是、并可能继续是一个重大挑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王青:

会议指出,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这意味着尽管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偏强,但下半年宏观政策仍将保持稳增长取向。

“适时加力”方面,我们判断下半年视实际情况需要,宏观政策有可能在稳增长方向出台新的重大增量措施。这包括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财政政策“三箭齐发”——上调财政赤字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行、增加专项债债发,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未再直接要求“适时降准降息”,背后是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偏强,近期外部经贸环境保持稳定,5月降准降息落地后,当前处于政策观察期,出台包括降息在内的新的大规模增量政策的迫切性、必要性下降。

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宋林:

在宏观政策方面,会议延续了既有表述,意味着财政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取向。绝大多数政策重点与前期官方表述一脉相承。

内需提振作为近期政策重点得到延续,尽管上半年出口表现超预期,会议仍强调对困难出口企业的扶持,并再次提及近期“反内卷”政策导向,要求治理无序竞争并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制约内需复苏的一大因素在于居民信心疲软,而当前企业普遍降本增效引发的薪资冻结/削减进一步削弱了收入预期。对此会议着重强调就业优先政策。

欧亚集团中国区总监 王丹:

尽管6月份房地产交易等数据出现明显疲软迹象,政治局会议并未释放任何大规模刺激的信号。北京方面认为,当前主要经济指标依然稳健,无需采取激进宽松政策。下半年将以财政政策发力为主,不会重演去年9月的大幅降息。政策重点正转向资本市场,预计A股和港股的表现将超出预期。

如果7月之后经济数据显著恶化,政府仍可能在8月或10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批准额外刺激措施。但近期的政策应对显示,国内外不确定性越高,中国的宏观政策定力反而越强。

--金奥证券首席投资官 赵红梅:

政治局会议重点聚焦四中全会、经济工作部署,重点是“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适时加力”、“落实落细”。

反内卷表述中比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略显谨慎,依法依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缺了“低价”,“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变成“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tone变轻。

稳楼市、股市成效显著。楼市,重在落实城市工作会议,要求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这个措辞让市场有些失望,毕竟楼市仍在下行期。股市,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说明稳住了。

“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这点市场最为期待,期待配套措施,刺激消费不能落于纸面,要切实增加收入,增加就业。

透镜咨询创始人 况玉清:

现在的最根本问题仍然在于内需,内需是解决国内几乎所有重大经济议题的共同突破口。

一方面投资拉动已经见顶了;另一方面,现在各行业产能过剩的治理,光靠粗暴的“供给侧新改革”是不够,还得靠消费、也就是内需的配合。

此外,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在全面加速崛起,要想把这股势头强化下去,还得打通内需;现在对外经贸的不确定性很大,需要转向内需型经济才更具可持续性。所以,现在应该通过必要的政策工具,去刺激各个关键领域的内需,看看下一步的国债怎么安排。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 邢兆鹏:

进一步印证政策重点转向长期结构改革。没有提降准降息,意味着进一步宽松预期落空,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与反内卷呼应,下半年PPI有望回升。总体政策思路仍在通过长期改革提振短期再通胀。

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 刘陈杰:

中国经济增长上半年符合预期,体现了之前政策的有效性和中国经济的韧性。会议部署了下半年经济政策的着力点,预计更多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将推出,特别是针对促进消费,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外贸,就业领域和科技,将会重点扶持。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韧性依旧,流动性较为宽松,政策“以我为主”,在总量平稳的背景下,实现结构更为有质量的增长。

华创证券投资顾问部总经理 屈庆:

整个政策基调没有特别超预期,没有看到明显的需求端刺激,“反内卷”也没有放在特别高的位置,地产也没什么新表述,预计政策主要还是“因时而变”。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 徐天辰:

政策层对于上半年的经济走势和政策效果看来是非常满意的,三季度出台更多刺激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不过,近几个月地产价格又面临压力,会议上没有提及进一步稳楼价举措还是略显意外。

会议主要是重申既有的政策导向,如虽然没有明说“反内卷”,但“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基本上是同义词;对于城市、隐性债务和资本市场的要求跟之前也差不多。

相关背景:

--中美官员周二在斯德哥尔摩结束为期两天的“建设性”会谈,双方同意争取将当前的90天关税休战期延长。此次会谈未宣布达成重大突破,美国官员表示是否延长休战将由总统特朗普决定。该休战期将于8月12日到期。

--生产强势、消费稳健,带动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超预期增长;上半年达5.3%的同比增速,为全年实现5%左右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近日出台,每孩每年可获得补贴3,600元人民币、直至年满3周岁。叠加国务院正在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分析人士指出,相关举措的确有助于缓解家庭尤其农村地区养育压力,同时发挥促消费积极作用。

--中美贸易休战期提振中国“抢出口”热度持续。最新出炉的中国6月出口同比增速优预期回暖,进口亦同比“转正”至四个月高位,为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正贡献。不过,考虑到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分析人士普遍对下半年中国外贸走势持谨慎观望态度。

--时隔近10年中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城市发展阶段明确从增量到存量。会议强调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等。(完)